Search


#編說
#博客來報告

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博客來報告(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編說
#博客來報告

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博客來報告(認親大會),雖然本編沒到現場,但是代打的同事看到一張就傳一張,真的是快又有效率XD

怎麼看博客來的報告呢?很簡單。博客來做為目前書籍銷售的最大網路通路,占出版社營收的比重非常重(應該有不少出版社是網書超過實體通路),只是在博客來爬上第一名,含金量都很高。除了其他通路因為選書或銷售策略造成的差異之外,幾乎是可以當成絕對暢銷的代表。

我的觀戰重點:

★「今年的暢銷榜TOP100銷量成長28%,在一整年的銷量當中,萬本銷量品項增加」

→房思琪拉高銷量非常態,但前十名當中有關情緒管理、人際、心理、命理等類的銷售狀況應該非常紮實,某種程度來說,閱讀重點高度重疊。

★「TOP100中,以類型來說,進榜品項最多排名依序為:心理勵志、商業理財、文學小說。」

→前兩名不意外。文學小說類集中在日本文學、華文創作與華文詩集,散文、現代詩和網路社群的讀者結構相關,但華文創作一樣要先把房思琪的非常態排除,才能看出小說方面有哪些成長,或者跟IP經濟之間呈現哪些關聯。

→閱讀網路的部份,跟誠品報告結論相似。但博客來報告比較精準地描述出網路閱讀跟「社交行為」之間的關聯,或許是紙本書另一個可以思考的關鍵?

★「說書人,社群領袖是開拓新讀者的有效行銷管道。」

→事實上我對這樣的現象抱持比較保守的理解。雖然說書人可以刺激大家閱讀欲望並不是壞事,但這樣的現象,從最傳統的推薦人、推薦序一路演化到說書人,這說明讀者似乎越來越需要依靠選書的媒介,一方面表示書的品項依然很多,多到我們需要更多的機制去過濾這些書;二方面是有了書單和簡介還不夠,而是需要有人用講的。而這個講完之後的「閱讀」行動是否真正存在,是令人比較質疑的。

簡單一句話,我們在追求的是買書還是閱讀?

★「自我成長、潛能開發」類,此類購書人數成長率是男>女,男性佔比達45%。由此可看出男女在心裡勵志類的需求大不相同。

→嗯~~我只能說男性讀者的心靈地圖好像不夠豐富耶。至於希望「跟任何人都聊得來」……好像完全呈現了某種情結啊XDDD

至於電子書,雖然有人覺得現場很像佈道大會,裡面有些數據也未必能一體適用於所有書種,就連博客來也是說了兩三年,一直到今年才真正進入這一塊市場,但如果我們能有更多選擇,創造電子書跟紙本書分眾的雙贏,現在開始也是相當值得期待的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A編工事中,某社主編,一級斜槓鄉土文青。出版寒冬中依舊想靠著台灣文學、人文史地取一點暖,談一點時事,說一些編輯大小事,「編輯元素表」無限期推廣中。
View all posts